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9篇
  免费   1513篇
  国内免费   5574篇
生物科学   1597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313篇
  2022年   515篇
  2021年   570篇
  2020年   582篇
  2019年   591篇
  2018年   413篇
  2017年   425篇
  2016年   381篇
  2015年   562篇
  2014年   795篇
  2013年   675篇
  2012年   934篇
  2011年   994篇
  2010年   817篇
  2009年   850篇
  2008年   905篇
  2007年   847篇
  2006年   833篇
  2005年   723篇
  2004年   540篇
  2003年   436篇
  2002年   429篇
  2001年   414篇
  2000年   375篇
  1999年   229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4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3篇
  195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3.
4.
5.
6.
7.
8.
9.
A new species, Galearis huanglongensis Q.W.Meng & Y.B.Luo, is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It is similar to Galearis cyclochila (Franch. & Sav.) Soó and Galearis diantha (Schltr.) P.F.Hunt, but differs in having a short spur, two elliptical lateral stigma lobes and distinctly separated bursicles. This new species is known only from the type locality, the Huanglong Valley, Songpan County, western Sichuan, China, growing amongst mosses under alpine shrubs at an elevation of about 3000 m. Based on two years of observations of its population size, the species was categorized as critically endangered CR (B1a, B2a) according to 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 Version 3.1. The micromorphology of pollinia and seeds was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G. cyclochila and G. diantha. The results supported G. huanglongensis Q.W.Meng & Y.B.Luo as a new species. © 2008 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08, 158 , 689–695.  相似文献   
10.
利用Ecopath模型评价鲢鳙放养对千岛湖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悦  郑一琛  常剑波 《生态学报》2022,42(16):6853-6862
“保水渔业”是中国控制"水华"暴发等生态灾变的措施之一,其结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浙江省的新安江水库(千岛湖),"保水渔业"的实施带来了水质改善和渔业增产的双重效果。但在生态系统自组织层面,这种人工干预手段引起的生态系统结构化效应的研究,尚未真正展开。基于2008-2010年千岛湖的生态和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应用EwE (V6.6)构建了2010年千岛湖生态系统的Ecopath模型,并将其与2004和2016年的模型进行对照,分析了千岛湖生态系统在鲢、鳙鱼放养下的变化。千岛湖生态系统在3个年份均为4个整合营养级,营养能流分布成典型的金字塔型,且营养流总量中流向碎屑的占比很大,营养级Ⅰ、Ⅱ的能量被利用得不够充分;除鲢、鳙鱼外大部分鱼类的生物量逐渐下降,浮游植物和碎屑的生物量增多;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和规模得到了一定提升,但总体的能量转换效率有所降低。在一些和系统成熟度、复原力和稳定性密切相关的参数方面,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增加,Finn氏循环指数和Finn氏平均路径长度逐渐降低,3个年份的连接指数(CI)分别为0.223、0.219、0.263,系统杂食指数(SOI)分别为0.087、0.102和0.131。研究分析表明,长期的鲢、鳙鱼放养使千岛湖的食物网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动,生态系统的营养交互关系不够复杂,成熟度和稳定性有所下降。千岛湖作为一个由水库发展而来的淡水水体,食物网关系本身就较为简单。因此,未来需要避免过多的人为干扰,并基于生态学原理更系统地进行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